传承千年藏茶文化,重振荥经高山有机 荥经县茶产业的新时代新发展
开云娱乐官网下载 首页 个人中心
下载APP 下载APP
手机访问 手机端二维码

传承千年藏茶文化,重振荥经高山有机 荥经县茶产业的新时代新发展

多少年来,茶马古道蜿蜒在中国西南横断山脉间,联系着内地与西藏的民间商贸往来。一千多年来,它将滇川的边茶运往西藏又将雪域高原的马匹及特产运到内地,这条遥远而又艰险的古道,从古到今,它像一个谜一样地存在着。

荥经藏茶:香茗历久弥新,重振“藏茶产业”

荥经县,古名“严道”,隶属雅安市,位于四川盆地西部边缘,地处雅安市腹地,县境内文化底蕴厚重,建制古远,是省级历史文化名城,“严道”为研究西南地区的经济、文化、民族史等提供了非常重要的资料。汉代将严道至汉源,经越西,至攀枝花一段称为牦牛道。发展到唐宋时,荥经已经成为多条支线的汇聚点,曾是古代南方丝绸之路的重要驿站,南丝路西线四条支线曾在这里汇聚。唐宋以后南丝绸之路的国际意义退而居次,更多意义上成为藏、川、滇三地原始居民文化、经济、政治交流的重要通道。

荥经有众多的茶马古道驿站,从荥经道汉源就要经过三个驿站:新添站、箐口站和凰仪堡。这条官道是从荥经县城出发经严道古城,沿荥河南岸至花滩,折而向西经石佛寺,过大通桥进入安靖,继续前进进入凰仪,开始翻越大相岭,进入汉源清溪境内。

从荥经到汉源这一段,又称为大相岭茶马古道。大相岭是茶马古道川藏线翻越的第一座山。

随着茶叶作为藏区居民不可或缺的生活饮品,茶马互市的形成,一条新茶马古道继承了原来的南丝绸之路,并在蜀西南的苍山河谷中不断发展延伸。古严道也从丝路驿站变成了茶马古道驿站。凭借其古道重镇千年的交通积淀,顺应时代的需求,逐渐发展成为边茶输出主要地之一。但实际上,荥经茶叶种植、制作、销售的历史更为悠久。荥经茶叶始于西汉,盛于唐朝,名于清代。据《荥经茶叶志》记载,荥经茶叶曾一度成为贡茶。

唐太宗贞观十五年,文成公主进藏时带了许多汉族的土特产和生产技术,其中茶叶引起了吐蕃的浓厚兴趣,开始在吐蕃上层人士中传开,茶叶迅速在西藏地区普及,带动了汉与藏的茶马互市。

由于荥经古代是多民族杂居地区,是最早开通官道的地方,也是大面积种植茶叶的地区,可以肯定,最早的边茶贸易是从荥经开始的,最早的边茶生产基地是从荥经扩散出去的。

据史料记载和考证,“仁真杜吉”产自四川省雅安市荥经县的姜家大院,现布宫典藏的藏茶有大部分经茶马古道辗转来到布宫,成为布达拉宫“活佛”和高僧的高档饮品。

2021年,荥经副县长晋兆平带队,县政协副主席王磊、县农业农村发展中心副主任赵志勇、县博物馆馆长高俊刚、《荥经文史-茶马古道》主编周安勇以及姜氏古茶“仁真杜吉”传承人、四川姜氏茶业有限公司董事长、北京雅安商会会长万姜红女士一行人,奔赴达布达拉宫探访典藏于布宫百年的藏茶“仁真杜吉”,寻根交流及洽谈合作。会议一致确认在布达拉宫典藏的“仁真杜吉”为荥经县姜家生产的藏茶,品质优良,是布达拉宫“活佛”和高僧的饮品。

姜氏古茶“仁真杜吉”传承人、四川姜氏茶业有限公司董事长、北京雅安商会会长万姜红女士介绍:“仁真杜吉”是荥经姜氏家族在清朝时期创建的边茶品牌,因其具有“熬头好、味醇和、汤色红亮,且带新茶香气”等独特风格,得西藏布达拉宫、扎什伦布寺、哲蚌寺等三大寺活佛联合特制颁发“仁真杜吉”(意为“佛座莲花台”)铜板商标,并年年购买姜家的砖茶。直到1939年,西康省组建“康藏茶叶股份有限公司”后,禁止茶叶私营,姜氏茶业暂时退出历史舞台。姜氏后人万姜红,为了家乡振兴和家族复兴,创办了姜氏茶业(北京)股份有限公司,立志让更多人品尝到三百年传承的高品质藏茶,并将自己的产品命名为“姜氏古茶”。

西藏自治区文物局局长刘世忠认为,千年茶马古道,以茶为谋,见证了藏汉民族交流交往交融,血浓于水的珍贵历史。

晋兆平副县长指出:荥经是南路边茶的重要“节点”,唐宋以来的茶马古道,是连接古往今来,打通高原与盆地、游牧与农耕、境内与境外的文明桥梁。

一是打造藏茶产业园区,按照全面振兴“藏茶产业”的发展思路,重点建设“茶叶现代农业园区”。二是打造茶文化小镇,以“茶文化”为主题,以“茶产业”为主导,将传统产业和茶具等衍生品业态、健康饮食相关业态等内容纳入区域产业发展范畴,形成“茶文化”独特标签的特色小镇。三是出台藏茶产业培育政策。我县将进一步提升我县“藏茶”的产业化、标准化、品牌化水平,促进“藏茶”产业提质增效、茶农稳定增收,实现“藏茶”产业健康持续发展。

重拳出击:打造万亩基地,建设茶产业带

虽然有着悠久的种茶历史,但是荥经县的种植规模在以往却不算壮大。在近些年来的县域经济发展中,荥经县顺应产业发展和结构调整的时代需求,大力发展茶叶产业。无论是前一阶段的脱贫攻坚工作,还是正在推进的乡村振兴,增加农民收入,茶叶发展一直是荥经县农业结构调整的主导产业之一。

自2009年“三个(茶叶、中药材、猕猴桃)万亩基地”打造,在产业政策的扶持下,全县茶产业基地面积不断发展壮大。在2013年、2014年,灾后重建项目的支持下(免费发放茶苗,给予两年管护补助),荥经县茶产业得到了迅速发展。2015年,在灾后重建及近年产业环线打造的推动下,全县茶园逐步向标准化方向发展。

截止目前,荥经全县茶叶种植面积已经达到10.7万亩,是历史种植茶叶最多的时期。其中,20年前茶叶种植面积几乎为零的宝峰和天凤两乡,通过这些年的发展,已有茶叶万亩以上。

不仅如此,荥经依托地理优势,打造高山有机茶及绿色茶园认证。目前已获有机认证茶园0.34万亩,绿色食品认证茶园3万亩。荥经茶叶面积和产量在全市排名第3位。全县建设以民建—烈士乡—荥河—天凤—宝峰—新添为中心的茶叶产业带。

随着茶叶产业的不断发展壮大,带给农民的收益也是显而易见的。据荥经县农业部门统计,目前全县茶叶年产值为6.42亿元,人均收入4427多元,已占到全县农业人均收入的三分之一。

下一步,荥经县还将以每年新增茶园5000亩至8000亩的速度,力争在2020年实现种植面积15万亩。在茶叶多元化多元化发展上,荥经以绿茶为主导,兼顾发展红茶、藏茶、枇杷茶、黄金茶等品类。

深耕细作:推进品牌宣传,打响“荥经高山有机茶”

组织茶、砂企业参加“第十届四川国际茶业博览会”等各类茶叶博览会和茶事活动。县上举办采茶、制茶技能竞赛等活动,大力宣传荥经生态、有机茶叶,提升荥经茶叶的知名度和影响力。

近年来,荥经茶叶在各类茶叶评比中多次获奖,“塔山毛峰”、“古城毛尖”多次在省级“甘露杯”优质名茶评比中获得优质名茶奖。荥经县塔山有限责任公司的“塔山翠竹”分别在第二届、第四届中国国际茶博会中荣获金奖。去年5月10日,荥经县中黄壹号黄茶专业合作社的“涧峰”绿茶,在“2018中国(上海)国际茶业博览会”上获得金奖。

龙头作用:新老企业联动,优势产业集聚发展

而在不断壮大茶园种植的同时,荥经县不断努力延伸茶产业链,以进一步壮大茶叶经济。引导、鼓励贫困村与龙头企业、农民专业合作社联建基地,以基地(园区)建设带动贫困村产业发展提升,促进荥经县特色优势产业集中连片、集聚发展。

运用“公司+合作社基地+农户”的模式,合作社经营将茶农由点到面串联在一起,再与公司紧密关联,让茶叶销售有了好保障。

荥经宝峰茶叶专业合作社,自2012年成立,目前已发展农户800多户。通过专业合作社培训、管理、收售,当地农户茶园管理技术提升,茶叶品质提升,平均亩产收入也在原有基础上增加近5000元。

而茶叶产业发展更离不开本土茶企的带动。在荥经县,除了像塔山有限公司这样,从原国营塔子山改制成立的老牌企业,也涌现出一些新兴的企业。

位于新添镇的荥泰茶业有限责任公司,是荥经县2017年新建的茶叶加工企业。不仅拥有荥经藏茶非遗传承人卫国的技术支撑,更依托荥经当地茶叶源头的保障。在18年,荥泰茶业已建成生产线两条,生产红茶、绿茶、藏茶等茶叶。实现6000多万总产值,吞吐当地茶叶鲜叶360多万斤。按照发展规划,下一步还将继续扩大厂区建设。到时候,对于荥经县当地茶叶的需求还将翻倍,进一步带动周边乡镇茶叶发展。

荥经县茶业协会也是不断发力,取得不少阶段性成果,主办“生态荥经.古道茶香--高山云雾茶首届采品活动”、组织茶商产销对接会、组团到沿海一带招商引资、加工技术交流培训……一系列活动,协会以实际行动为52家会员单位谋发展,为茶农谋福利。

为了更好的发展茶产业,荥经县还将把茶叶与本土茶马文化、砂器文化、红色文化紧密结合,拓宽思路,进一步做好茶叶品牌建设和推广。

同时,增强技术培训,帮助农户提高茶园管理水平,提高茶园规模化、标准化程度。着力打造环线建设,完善基础设施美化亮化,让茶叶发展逐步向“农旅结合”方向发展,最终实现实现茶农增收、产业发展、农村稳定,助力“乡村振兴”战略。

(本文参考雅安日报、荥经县博物馆等平台资料整理)

来源:茗边,信息贵在分享,如涉及版权问题请联系删除


Baidu
map